隨著包裝企業逐漸擺脫COVID-19危機的影響,他們需要重新調整企業發展的重點,并提高競爭能力,同時還要適應不斷變化的行業。
01、包裝方面的大趨勢
包裝公司將需要重新考慮其關注點和市場方法。我們預計,COVID-19大流行的影響將改變重要的大趨勢,而這些大趨勢已經在危機之前重塑了包裝行業,并提高了績效標準(圖1)。
圖1:包裝大趨勢有望響應COVID-19危機而發展
02、重新定義可持續性
在COVID-19危機之前,可持續性是包裝價值鏈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有關一次性包裝廢棄物的監管和公眾關注方面。許多國家/地區的監管機構正在就此問題迅速采取行動,快速消費品(FMCG)公司和零售商也做出了大膽的承諾,以提高包裝的可持續性,并重新考慮其包裝系統。
但是,隨著COVID-19危機的爆發,可持續性已成為人們對衛生和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后者已成為當務之急。考慮到這一點,已經成為包裝行業重要考慮因素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將如何塑造COVID-19危機帶來的后果?
我們相信,可持續發展將仍然是關鍵的行業趨勢,這將為資源豐富的包裝加工企業提供強大的競爭優勢。但是,應在考慮衛生和消費者安全的同時重新定義可持續性。實際上,目前對衛生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常態,成為消費者和包裝客戶(快速消費品公司和零售商)的首要任務,實際上是在整個價值鏈中。
例如,一些零售商正在采用新的方法來保護安全和衛生,在COVID-19消退后,許多方法可能會持續存在。消費者越來越需要保證衛生的物品和一次性包裝的物品。包裝設計、基材的選擇,或確保病毒最小生存力的特定功能,可能會嚴重影響包裝材料的偏好。
從這個角度來看,包裝企業將不得不同時解決可持續性和衛生問題,以及成本、性能和便利性的要求。此外,原材料價格波動和材料回收的中斷可能進一步擾亂市場。作為回應,企業可以測試用于促進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新途徑,例如,通過引入真正的可生物降解(可在家消費)包裝材料,以減少包裝材料向環境造成的污染。
03、電子商務需求
COVID-19的大流行刺激了消費習慣的急劇變化。在危機期間,消費者在食品雜貨(尤其是食品)上的支出急劇增加,購物者正在網上購買商品,從而大大推動了電子商務的運輸和其他送貨上門等服務。
我們預計,在COVID-19之后,對雜貨店電子商務的需求將保持較高水平。這種模式已經在亞洲,尤其是在中國——第一個面對這種大流行的國家中蔓延開來。一些行業預測,今年美國在線食品雜貨銷售將穩定在10%或以上,而危機前為2%-3%。從長遠來看,如果所有類別的大多數產品都通過在線銷售渠道,下一個正常的電子商務將對包裝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對于初級和次級包裝,因為大多數包裝尚未針對電子商務渠道進行優化。
確實,將需要對電子商務批準的包裝進行測試,以防止產品損壞,針對電子渠道進行了優化,并且采用了技術支持的灌裝速度和生產率。當前要求電子商務包裝要比傳統的現成包裝堅固3-4倍。結果,許多制造商將尋求便于電子商務運輸的包裝。電子零售商越來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來填寫訂單和庫存倉庫產品。充分利用這些技術來提高速度和生產率將需要新穎的包裝和重新設計方法;例如,初級和次級包裝越來越有可能被合并。
04、消費者偏好的轉變
在經濟蕭條期間,消費者削減了不必要的消費,降低了消費量,并轉移了渠道。經濟衰退后,后兩種消費者行為得以維持。在COVID-19危機期間,我們再次看到了消費者行為的顯著變化,無論是按類別還是按渠道:
從類別來看,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基本要素,包括線上和線下的消費,以及可自由支配支出的大幅回落。也有跡象表明消費者會選擇更大、更知名的品牌。
從渠道來看,消費者已迅速采用并測試了新的渠道,并已向在線購物轉移。此外,全球范圍內的隔離措施導致了所謂的筑巢行為,因為呆在家里,由此代替了去咖啡店、水療中心、餐廳和其他活動。將來,許多消費者可能會得出結論,認為他們的住所是滿足他們的社會需求的更方便、更便宜的選擇。
我們預計消費者將繼續對價格敏感,面向價格和價值品牌;保持,甚至加速參與在線購物;并更加注重健康和衛生。消費者偏好的變化將導致快速消費品和零售客戶的產品組合發生進一步變化。
如果這些行為在COVID-19之后得以維持,則對包裝企業的影響將廣泛存在,包括轉移利潤池。如果公司要迅速開發滿足新的和現有的消費者需求(包括對便利性的需求)的產品,則運營流程必須變得更加靈活和敏捷。
05、快速的成本壓力和更多的區域供應需求
消費者對這種大流行的持久影響感到悲觀或不確定。例如,約有一半的美國消費者在支出方面非常謹慎。此外,隨著客戶減少其包裝預算,預計整個地區的包裝行業的成本壓力將會增加。在最近的全球B2B調查中,約有27%的受訪者期望在短期內將其包裝預算減少4%-10%。因此,要保持其工廠的成本競爭力,包裝加工企業必須進一步評估,并利用降低成本的機會,從而使工廠的成本更具競爭力。
包裝客戶也在COVID-19危機中重新審視和調整其供應鏈。特別是,當前依賴全球供應的客戶現在正在考慮通過增加區域供應商,或替換當前的跨區域供應商,將其足跡擴展到更多區域。具有全球銷售業務,更重要的是原材料供應商的包裝加工企業,必須探索如何發展區域供應鏈(可能通過與客戶共處一地),以及更大的垂直整合。他們的目標是提高包裝生產的靈活性和彈性,并除其他目標外,為客戶提高有關庫存水平和備用供應計劃的透明度。這些轉變也可能提供與客戶合作的機會,例如,通過聯合包裝研發和生產計劃。
06、價值鏈更快的數字化
COVID-19大流行的進一步后果是期望價值鏈的所有部分都將更加數字化,以減少供應鏈和生產風險。我們還希望有更多的自動化、人工智能和遠程支持,來提高生產力并帶來更大的彈性。
借助實時報告和分析,客戶的目標是與以前相比更加緊密地跟蹤供應鏈,也許從年度或季度監控轉變為每周監控。透明度的提高不僅是成本效率的問題,而且是幫助建立更具彈性的供應鏈并確保產品健康和安全的方法。對于包裝加工商,此舉可能會通過增加包裝本身的技術集成(例如通過射頻識別)來提供支持客戶的機會。
07、包裝中下一個常態的五個必要條件
為了能夠度過危機,并為成功做好準備,包裝企業應考慮采取表2中概述的12項措施或其中一部分措施。這些措施屬于包裝企業的五項首要任務:確保營收增長,尋找并購機會,管理成本壓力,緊跟法規和政策,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去杠桿化。
表2:在當前的危機中,包裝企業需關注五大市場需求
一家包裝企業從擁抱和適應在線的轉變,考慮新收購到管理原材料價格波動中選擇12種行動中的哪項,以及公司如何確定它們的優先次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的出發點從COVID-19危機中脫穎而出的公司:尤其是其產品組合組合和在不同地區的業務,產品的最終用途,以及包裝的基材。
我們敦促包裝企業根據不斷變化的大趨勢,評估其應對這五個市場需求的戰略能力,并相應地調整其市場方法和戰略重點。通過盡快而不是遲早這樣做,他們將為成功做好自己的準備,成為包裝業的下一個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