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來,推普周在宣傳引導社會語言文字規范使用、提高人民群眾語言文化素養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截至目前,我國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0.72%,識字人口使用規范漢字比例超過95%,文盲率下降至2.67%。
一、什么是普通話?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中國普遍通行的國家通用語言和漢民族共同語。
二、普通話就是北京話嗎?
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的語音系統為標準,但并不是把北京話的一切發音全部照搬,也就是說,普通話不包括北京話里的土詞、土語和土音。這就表明普通話實際上是規范化的現代漢語書面語的口語形式,體現了普通話與北京話的共同點與區別點。
三、推廣普通話就是不讓說方言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推廣普通話并不是不讓說方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語言政策。推廣普通話并不是要消滅方言,而是要在會說方言的基礎上,還要會說民族共同語。推廣普通話總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場合和公眾交際的場合講普通話,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場合講方言。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是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場合一律不讓說方言。
看看以下詞語,你能讀對幾個?
蛋撻(tà)不讀“蛋tǎ”
嫉(jí)妒不讀“jì妒”
嘮(láo)叨不讀“lāo叨”
模(mú)板不讀“mó版”
齙(bāo)牙不讀“bào牙”
包扎(zā)不讀“包zhā”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是目前能在全國不同方言區域或不同民族之間起溝通作用的通用語言。自建國以來,國家一直高度重視普通話的推廣工作,提出要“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針,使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成為教學語言、宣傳語言、工作語言、交際語言。普通話的推廣不僅顯示了民族的昌盛、國家的統一;更有利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上一篇:消防宣傳語
下一篇:節能宣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