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2019文創中國峰會在江西共青城舉行。
這個5月,火熱的文創盛筵正在贛鄱大地上演。
5月9日,南昌,2019年江西省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大會隆重啟幕;與此同時,“文化的力量——2019江西文化發展巡禮展”也絢麗綻放。
5月11日,共青城,人民網主辦的2019文創中國峰會好戲開鑼,會上發布了“2018-2019中國文創二十大熱點事件”榜單,江西舉行的“第五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組)總決賽”榜上有名。
一個文化大省一座創業之城一場文創盛會
江西,一個文化大省。
在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大會上,江西省委書記劉奇指出,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紅色、綠色、古色交相輝映,書院文化、陶瓷文化、戲曲文化、革命文化等璀璨爭輝,賦予了贛鄱大地獨特的文化氣質,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站在今天回望千年,江西文化大放異彩。站在今天遠眺未來,江西文創方興未艾。
共青城,一座創業之城、一座屬于年輕人的城市。
青年,身上總是蓬勃著積極向上的朝氣、一往無前的銳氣。1955年,98位上海知青在這里開啟了一部篳路藍縷的創業史,造就了“堅韌不拔、艱苦創業、崇尚科學、開拓奮進”的共青精神。直到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這座以共青團命名的城市,依舊能在我們的心中引起強烈的震撼。
5月11日,全國各地百余位領導、專家及行業代表云集共青城,從文創產業發展的角度,縱論全國、賦能江西、助力共青城。
受劉奇書記委托,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朱虹代表江西省,為峰會捎來了熱烈祝賀。
朱虹在講話中表示,江西正積極構建支撐體系,打造重大文化產業平臺。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壯大文化市場主體,完善大眾消費體系,激發文化消費潛力。江西將積極探索文創產品發展新路徑,大力唱響“江西風景獨好”文化旅游品牌,早日把江西建設成為文化強省,重塑江西文化的歷史榮光。
“文化的力量”,助推江西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昂首闊步。
正如劉奇在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大會上指出的那樣,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文化自信,切實把文化建設作為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建設的戰略性工程,作為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的基礎性工作,作為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不斷增強推進文化繁榮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這次氣勢磅礴的征程中,2019文創中國峰會能做些什么?
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謝國明說得好,峰會要立足國家文創的制高點,以胸中的大格局,眼中的大視野,為江西、為共青城的文創事業發展發表真知灼見,提供有益思路,碰撞出發人深省的觀點。
博物館里珍藏的文物、手藝人掌中遺存的絕活、融匯在中國人血脈里的文化基因,怎樣活起來、火起來?這需要腦洞、需要資本、需要科技、需要政策……
聚焦“文創新經濟,發展新勢能”,這場峰會在尋找答案。
建設文創中國要堅定文化自信
高屋建瓴、深度思辯、有力闡述,2019文創中國峰會把文創說得很透徹。
文創是影響人們心靈的事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發言指出,建設文創中國,需深刻理解文化自信。他說,文化自信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
在李君如心中,這種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的自信。它所建基的文化,不僅僅涵蓋傳統,尤其需要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由此,中國的文創產品必須是新興、健康、充滿正能量的。這樣的文創產品越來越快、越來越多地涌現,才能增強文化軟實力,才能打造好文創中國。
朱虹介紹了江西省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下一步計劃。江西將深入挖掘整理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文化元素的保護利用,推動江西文化“走出去”,突出抓好陶瓷文化、戲曲文化、中醫藥文化、客家文化等江西特色文化項目赴國(境)外交流展示,講好江西故事,傳播江西聲音,不斷提升江西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文”是源頭活水,“創”是動力引擎。九江市委書記林彬楊用“得天獨厚”形容九江的文化資源。這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古以來文化多元、文人輩出、文風厚重、文脈延長。這一資源如果發掘好、利用好,完全有可能轉化為文創產業的發展優勢。
首先看自身條件。九江有著良好的創造基因、創新平臺、創業活力、創意環境,發展文化產業前景廣闊。其次看發展定位。當地正圍繞著融入長江經濟帶,振興江西北大門,打造區域率先發展戰略高地。再次看產業發展模式。九江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要積極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
知道自己有什么,要做什么,該怎么做,江西的文創產業正徐徐展開一幅喜人的畫卷。
小切口看大主題文化創意的方方面面
萬花筒的觀察孔很細小,把眼睛湊上去,就能看到五光十色的圖案。
文化創意是個大主題,如果通過小切口看這個大主題,就好比把一個萬花筒交給你,美景紛呈,斑斕絢爛,目不暇接。
在2019文創中國峰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和行業代表,結合各自的具體工作、專業研究,把文化創意解析得豐富多彩,頭頭是道。
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庹祖海的PPT里,跑出了米老鼠、熊本熊,還有自主原創的多種卡通形象。他通過多個個案強調,文創產品不是簡單地設計一個卡通形象然后授權做衍生產品,也不是簡單把文物、景區的圖案直接貼到杯子、衣服、充電寶等產品上。文創產品需要在理念、設計、運營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將文化、技術、商業融匯于生活。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哲學系教授陳少峰把目光投向了文創人才培養。他以“賣樹”和“種樹”為比喻,指出很多文創企業急功近利,急于把人才當作“木材”買賣,博取短期盈利,忘了像“種樹”那樣培養人才,才是夯實產業支撐,發展文創事業的關鍵一招。
阿基米德創始人兼總裁王海濱,以抖音的產品生產模式為例,認為文創產業未來的生產模式將不再是一批優秀的人封閉的生產,一定會從封閉走向開放。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的專家學者,蜻蜓FM、咪咕動漫、百代旅行、攜程集團等國內知名文創企業代表,都圍繞文創主題,先后發表了真知灼見。
扎實工作推進江西文創產業深化發展
如今,文化產業正在成長為江西新一輪發展的生力軍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據統計,目前,江西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400家。2018年,江西4家國家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單位開發了500余種文創產品,銷售收入約1200萬元。
近年來,江西大力推進演藝與景區的結合,推出了《尋夢龍虎山》《夢里老家》《井岡山》等大型演藝旅游項目。同時,江西先后創作出《福壽富貴》《憶千年·古瓷飾品》《青花胭脂紅瓷具系列》等文創精品,每年進行評比推介,實現了文化創意與市場需求的完美聚合。
共青城文創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已經吸引了分眾傳媒、北大青鳥等50多家文化企業落戶,聚焦了包括廣播影視、傳媒、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環境藝術、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培育了“文化+”新型業態,涌現出一批以高新技術為依托、以數字內容為主體、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高成長型文化科技龍頭企業。
本次峰會上,北京華蘋科技集團、深圳市中興達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北京中航未來科技集團等6家文化企業還和共青城進行了項目簽約,簽約總金額達22.5億元。
當然,江西文創還存在著一定的短板。例如,傳統文化IP的價值挖掘和孵化還不夠,與游戲、動漫、影視、文學及社交平臺融合程度不高,缺乏“爆款”或“網紅”文創產品。
江西省文資辦主任王成饒表示,江西有很多中小微文化企業,但是缺乏資本投入。如果能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江西的文化產業會更好。
他表示,江西正在推出雙培雙倍計劃,即培優和培強,利潤倍增和銷售倍增。計劃通過金融手段、品牌服務和其他金融服務,使中小微文化企業的利潤倍增和銷售倍增。他希望,全國的文創基金能夠落戶江西,參與到江西文化強省建設的熱潮中。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給共青城支招時說,發展文創得把握“一體兩翼”的宏觀結構。“一體”是內容要做扎實,做文創必須以此為基本核心要素。當前有些非遺展示,只是手藝,沒有內容創意,缺乏完整的價值觀、世界觀的表達。“兩翼”是科技和資本。文創產品首先得有科技的維度,在現代化服務業發展戰略的層面上,則要把握對文化科技的研究。
“文創產業發展同樣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能過度依賴政府。”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說,“文化大師不一定能辦成文化企業。一個地方的文創產業發展,需要有市場眼光。”
正如謝國明所說,文創是一個宏大的主題、一項新興的事業,還是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各地政府在挖掘文化資源、爭取文創項目落地的同時,精準定位,積極構建文化產業發展支撐體系,破解“有文無創”的困局,提升文創產業發展的質量就變得至關重要。
我們看到,在文化的力量推動下,江西在中國文創產業的百舸爭流中獲得了強大能量和發展共識,正篤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