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們也許會問自己:“ 我的舞步怎么樣?”拳擊手們會自問:“ 我的右勾拳怎么樣?”那么作為設計師,我們一定會問自己“ 我的Logo設計怎樣呢?”
一個Logo的作用在于便于識別,簡潔即是達到此目標的方式……它的效用取決于其獨特性、可視性、適應性、可記憶性、普適性,以及能做到經典不過時。
判斷一個測試是否有效的最佳方式莫過于舉例了,那么我們就拿微軟搜索引擎Bing的上一版Logo來試驗一下。
1. 它是否具有獨特性?
獨特性指的是與眾不同,在眾Logo中能否脫穎而出,不被混淆。
在該案例中, Bing 的 Logo 使用了一款年輕大眾化的藍色,而80%的Logo均選用藍色。字體為開闊寬廣型——對搜索引擎來說這的確較為適用,但卻過于扁平單調,如果想要勝出競爭對手谷歌,這顯然是不夠的。
由于Logo中不含任何輔助圖形,那么字體所擔任的角色就要承擔很大的壓力,因為所有品牌信息都只能靠它來傳達。然而,字體設計卻沒有顯示出任何獨特之處。雖然寬型字體使用了許多留白空間,但是仍感覺所有的字母都擠在一起,尤其是字母“i”的周圍。
字母“g”轉角曲線的斷點顯得較為突兀,感覺冰冷和且不完整。
“g”右上側的小耳朵如果更細一些,就會看起來像一名謝頂男士飄起的一撮頭發,這不禁令我想到了年齡問題……
2. 它是否具有可視性?
可視性是指Logo是否容易被注意到或看見。這個Logo所占空間很大,所以具有較高可見度。然而,很多設計師在設計Logo時都從黑白稿開始,旨在使可視性不受顏色影響。當Bing的Logo轉換成黑白模式時,“i”上的黃色圓點就幾乎消失了——而這個圓點恰恰代表了品牌的個性所在。因此,一定要確保你的Logo在黑白模式下也具有良好視覺效果。
3. 它是否具有適應性?
適應性是指Logo可以在各類應用情況下都能有良好表現,如:T恤衫、杯子、線上媒介、卡車、路標等。
在該案例中,Bing的Logo含有足夠的留白空間,幾乎令其在任何情況下都可被識別。但唯一的問題是它在正方形或其它細長型的版面中不太適用。Logo中的文字過分向橫向延展,在如手機應用及瀏覽器地址欄小標志中就無法取得良好效果。也許單提取字母“b”不失為可行方案,然而如此一來,便失去了Logo的獨特性,因為單單這個字母“b”顯得過于平淡無奇了。
4. 它是否容易記憶?
一個Logo的終極目標就是不被遺忘。如此一來,當別人需要你所提供的服務時,就會立刻想到你的Logo。
在該案例中,Bing的Logo中并沒有出現“搜索引擎”的字樣,新版Logo中針對這一點的解決方案非常有趣,我們會在下文中看到。
Bing的Logo過于扁平,并且缺乏情感,這些都很難令人們記住它。
5. 它是否具有普適性?
具有普適性的Logo的意義在于,品牌所傳達的意義對于各類人群來說都是一致的。這可能是Logo設計中最難的一部分了,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出色的全球品牌例如蘋果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蘋果公司使用了全世界都常見的水果和中性配色。
蘋果公司的Logo甚至不需要任何文字就能夠被識別,這在普適性上簡直堪稱典范。
Bing作為一個搜索引擎,其Logo應該展示出力量和復雜性,但同時又不能破壞易用性的表達(應確保每位用戶友好的使用體驗)。這個設計的樸實外觀傳達了易用性和親切度,但卻完全沒有表現出任何與強大搜索力和知識深度有關的信息。
6. 它是否經典不過時?
要記住,設計一款不過時的Logo,首要原則就是拒絕使用“最熱門”的顏色,“最炫”的字體或”最酷“的風格。時尚如風云變幻,然而太陽卻照常升起,天空也總是不變的藍色。找到設計中的核心要點,摒棄多余的修飾。極簡主義的藝術精髓即是——少即是多。
Bing的舊版Logo在避免過多雕飾和短期流行上做得還是不錯的,但是過圓的外觀卻在表達領先行業的概念上起了反作用。
7. 關鍵一問:它是否簡潔?
Paul Rand說過一個Logo即是極簡主義的縮影。
“一個Logo若無簡潔和自控力,便毫無存活的可能。”
Paul Rand Logo測試法的前6步有助提高Logo的獨特性,持久度和記憶度等。這最后一步是為了摒除不必要的細節,打造出純粹且有意義的成果。
這里有兩個實用標準可以幫助大家衡量Logo是否達到應有的簡潔度:
把它縮得很小,再放得很大。一款優秀的Logo設計應該具有易讀性,并且無論哪種尺寸都具美觀性。
Bing的Logo在這點上效果并不理想。不過它雖然沒有傳達出引人注目抑或深刻的含義,但是卻保有了簡潔度。有一點值得注意:過度簡潔可能造成欠考慮及枯燥的印象。
要想在直觀簡潔與枯燥乏味的設計中尋得平衡,我們必須分析品牌故事,并進行反推。品牌的主要特點有哪些?它們的優勢是什么?需要克服什么沖突?理想的結果應該是什么樣子?整合這些想法,把它們圖形化,然后再開始簡化,直至其核心元素。
文章轉載自優設計
上一篇:HOKA木紋質感品牌VI設計欣賞
下一篇:圖解商標注冊流程及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