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德保德縣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總面積997.5平方公里,總人口16.5萬,是連接山西、陜西和蒙古的重要門戶。位于呂梁山北麓,黃河腹地。蘆芽山和關岑山是其屏障,其內帶沿黃游路和新寶高速公路。黃河北干流和晉陜大峽谷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山西省保德縣和陜西省府谷縣隔黃河相望,直線距離1000里,有五座橋橫跨其間,被譽為“秦、晉之最”。已完全融入富寶十五小時經濟圈和省會太原三小時經濟圈。黃河干流在保德縣向西流,所以據說黃河向西流。天橋水電站橫跨晉陜峽谷,距保德縣8公里。庫區是山西中部引黃工程的水源。
改革開放以來,寶德經濟發展迅速,是晉西北的一顆新星。寶德是陜西省22個試點縣之一,轉型跨越試驗讓寶德展翅騰飛。
寶德棗樹已經種植了1100多年。縣城西部沿黃河有15萬多畝棗林。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棗鄉”。寶德棗樹的主要品種是油棗。據傳說,康熙皇帝第三次親自征收葛爾丹路,途經寶德。他登上黃河岸邊馮家川村的轎子(地名),命令人們采摘寶德大棗品嘗。康熙皇帝走后,留下一句話:“寶德只有鯉魚和大油棗,又窮又白。”。從此,寶德油棗成了貢品。每年秋天,當地官員在采集大棗時,會從普通百姓那里采集新鮮的大棗,并向北京進貢。目前,馮家川、林則玉、神山三村仍有1000多畝天然老棗園,古樸而滄桑,兩者相擁而生;寶德縣在馮家川村黃河岸邊建有康熙棗園農業觀光旅游區;在碾盤兒建立了一個“皇家棗園”,康熙皇帝在那里品嘗皇家印章油棗,游客喜歡編織。黃河文化、紅棗文化和民俗文化在這里交匯,紅棗成了旅游景觀。
保德縣東部的山侖、何家山、井有山等高地有30多萬畝生態林,其中井有山林區有1萬多畝原始次生林。寶德還有3萬多畝紅樹林、5萬畝核桃和2萬畝沙棘,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在中國也是獨一無二的,被譽為“水果中鈣之王”。
釣魚臺,寶德的老城,是中國十大釣魚臺之一。它是明代寶德五省總督陳奇瑜發掘的黃河石窟,也是陜甘寧文明的歷史遺跡。“保德”一詞源于《左傳哀公七年》,意為“民護城,城護德”,體現了其深厚的文化內涵。1919年,該縣出土的嬉皮士等化石使寶德聞名于世。1927年,“寶德紅土”的名稱再次使寶德在世界地質學界聞名。1971年出土的“寶德銅殼”是繼“寶德紅土”和寶德三趾馬化石之后,寶德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在國內外都有較大影響。正如寶德人熟悉“高露與石頭之山,黃河向西流”,許多學者也熟悉寶德紅粘土、寶德三趾馬化石、寶德銅殼等。保德縣有一個國家級古脊椎神秘三趾馬化石保護小組,這是國際知名的;臨澤峪新石器時代遺址、商代青銅出土文物保護區和寶德銅殼等省級保護單位在中國享有盛譽。
保德縣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早在1937年建黨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許光達和彭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跡
保德縣也是名人聚集的地方。以歷史聞名的楊家將流淌著寶德人民的血液;明代五省總督陳奇瑜修建的釣魚臺,黃河兩岸跌宕起伏;全國綠化英雄張厚拉,展示了艱苦奮斗、鍥而不舍的“道德精神”;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馬玉濤等一批文化名人在大江南北和長城內外演唱了寶德民歌,寶德民歌成為陜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部文明史是一個繼承與創新交織的過程,是保德縣人民開創和享受的。“中國棗樹之鄉”、“中國糧食之都”、“三龍化石之鄉”、“紅土之鄉”、“通北鎮”、“民歌之鄉”、“海虹鎮”、“國家衛生縣”等民族品牌和國際名片當之無愧。
糧食界有句名言:“天下雜糧看中國,中國雜糧看山西,山西雜糧看忻州。”雜糧是忻州市的主要特色產業,有1000多個品種。2014年,忻州市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評為“中國雜糧之都”。寶德是中國雜糧之都忻州的一個縣。它是無污染的,在原始生態中培育。小米、糯米、軟米、豇豆、小豆、豌豆、紅蕓豆、綠豆、紅豆、高粱、蕎麥、莜麥等雜糧種類繁多,營養豐富,品質優良,種植面積達25萬多畝,與藥食同源
寶德農產品資源豐富,包括玉米、土豆、藜麥、黃芥油、牛驢、豬羊、雞、蛋、黃河魚等特色農產品,以及蕎麥碗、羊腸、油餅等特色小吃。
區域公共品牌是特定區域產品形象的代表,也是一個區域的“黃金名片”。它必須建立在該地區獨特的自然資源或工業資源的基礎上,并利用該地區的農產品資源優勢加以推廣。
為了有效提升寶德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重點培育區域品牌,保德縣決定面向社會征集“保德縣農產品電子商務區域公共品牌”的名稱和LOGO設計方案。
一、組織者
寶德縣農業委員會
第二,區域公共品牌覆蓋產業范圍
(a)粗糧;
(2)覆蓋保德縣整個農業產業,包括紅棗、海紅、核桃等。
三.工程設計要求
(1)具有地域元素,體現了晉西北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
(2)體現寶德特色,突出寶德雜糧紅棗資源和生態優勢,結合“全國電子商務下鄉”示范縣項目建設,體現保德縣電子商務農產品創新發展;
(3)構圖新穎,設計簡單,色彩鮮艷,應用性強。它可用于各種場合和載體,如網站、文件、信頭、宣傳資料和媒體宣傳,便于網上和網下推廣;
(4)設計草案應附有圖形標識和字體的創意文字說明,包括設計圖紙和技術文字說明(尺寸、比例、顏色等)。)和設計圖紙的概念描述(含義、含義、背景等。);
(五)圖形標志和字體設計稿,應附三維、彩色等效果圖,并提供標準顏色和特殊字體設計稿;
(6)作品的圖形電子稿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像素/英寸),采用JPG或TIF格式,并提供矢量圖(人工智能格式文件);
(七)作品必須是原創的,不得侵犯任何知識產權,并符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冊條件,否則應承擔一切法律責任并賠償所遭受的損失。
四.參與活動的方式
活動從2018年3月27日開始,到2018年5月30日結束。
(1)作品以電子手稿的形式提交。有意者請將電子設計稿發送至nyjlxp@qq.com郵箱(聯系人:劉新平,手機號碼:1
1、一等獎1名,現金獎勵10000元(稅前);
2、二等獎2項,獎金2000元(稅前);
3、三等獎3名,現金1000元(稅前)。
獲獎作品的所有權和知識產權屬于我們委員會。
寶德縣農業委員會
2018年3月23日
https://mp.weixin.qq.com/s/xZuF7_jPzgDaiZyu5A1l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