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有的思考都是基于大腦的“默認設置”。廣告、地攤、促銷都是常用的營銷策略,有些人可能有自己的邏輯支撐。“大家都這樣,肯定是這樣。”。但制約效果的是我們迷信的營銷手法,因為只是自洽的推演,不會告訴你背后的原理,事件的背景,成功的深層次基礎,不適合消費者不是傻子的互聯網時代。那么,現實中,還有哪些營銷誤區存在呢?
誤區一:廣告就是花錢,存錢就是存錢
狹義的廣告是指經濟廣告,它以盈利為目的,是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主要目的是擴大經濟效益。通常有兩種形式:
商品所有者創造自己的交流內容
通過委托第三方創建通信內容
從定義和本質上來說,廣告是文化投資和藝術經濟行為,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消費和支出。
廣告作為一種重要的營銷方式,起著連接商品和消費者的作用,所以成本應該增加而不是減少。不讓消費者知道如何購買產品,如果廣告不是為了營銷,那就是浪費錢。營銷是運營和銷售,運營和策劃占80%,終端銷售占20%,但它是實現現金流不可或缺的環節。如果降低成本,無疑會降低廣告銷售的轉化率,所以收入只能靠運氣,聽天由命。
很多企業主很容易想到削減成本,但沒有人能輕易削減投資。其實在品牌建立的初期,除了產品、設計、裝修、人員的基礎投入,廣告是一個不容錯過的項目。營銷界有一句話:好的營銷就是投資一塊錢賺三塊錢,這當然是理想的極限,多多益善。如果不放棄1,結果可能是0。
誤區二:渠道比內容更重要,更昂貴
不叫弱信道,但是信道真的沒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但在實際市場中,營銷人員往往認為“渠道比內容貴”。就拿我最近的一個信用服務的廣播廣告來說,打了一個月的折扣,價格是4萬多。而內容的付費只是一個文案的工資加一個音響工程師的錄音費,可見這種思維根深蒂固。
隨著微博、微信等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快速發展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完善,越來越多的營銷人員關注內容價值,尤其是優質內容的組合,如優酷、土豆等,這是優質視頻內容資源的強組合。特別是在APP時代,手機小圖標和微信微信官方賬號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渠道建設的成本和難度,垂直和專業的內容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可以撼動行業巨頭的核心競爭力。強渠道可以發揮生態鏈,內容強,可以搶占生態鏈中的有利位置
誤區三:只說怎么辦,詳細討論價格
一般企業的官網都會設置企業介紹、服務項目等類別,很少涉及企業的特色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等。而且如果要購買,需要聯系客服回答這些顧慮,不是給自己添麻煩。
如果你能通過文字和聲音表現出影響購買的價格因素,你看到聽到都是挺便宜的就直接買。與文字相比,以霍金或小號形式出現的聽覺更有優勢,是這樣一條“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道路。除了具體的行業或者舞臺環境,商品的價格一定要明確,這樣才能讓消費者相信保本籌碼。
告訴賣什么只是手段層面,可能會吸引消費者止損,但不同層面的詢問和討價還價往往會降低賣出的可能性。說服消費者的真正原因是需要購買,可能便宜,也可能質量好。在營銷中,如果沒有很好的說服消費者,就相當于賠錢。
誤區四:動不了就用“XX元”。
誰是“XX漆瑗”的始作俑者不能苛求,但我相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嘗過甜頭,否則不會吸引那么多人效仿。秘訣是抓住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貪婪。一旦你種下了這樣的消費激勵,你就會等著客人上門。
但是現在,盲目使用“從XX元開始”,很難像以前那樣激起消費欲望。一般的虛假讓消費者再次看到“XX元”的信息,不僅會忽略,還會導致商家的心理不信任,被認為是一種有吸引力的噱頭,所以“XX元”應該謹慎使用,少用。
上一篇:勞氏集團品牌形象升級
下一篇:瑞致達集團 推出新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