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人們更注重店鋪的經營,把店鋪的經營利潤完全和營銷聯系起來,但實際上店鋪的名稱無形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往往被人們忽視。
店鋪命名的好壞與利潤成正比。
好的名字可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滿足更多人的心理需求,刺激更多人的消費。相反,惡名會讓店鋪無人問津,讓人無從下手。更別提消費了。
有些人可能對此持懷疑態度。但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看了下面這個例子,你不禁不相信。
1993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72周年,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南京市宣武區金鄉河畔出現了一家以偉大的毛澤東命名的潤之酒樓。兩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一批曾在南京軍區和江蘇省任職的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潤之酒樓”的名字讓路人駐足,而“潤之酒樓”刻意營造的“紅日”氛圍更是引人注目。
兩個落地玻璃推拉門貼上十個大字:“只喝長江水”“再吃武昌魚”;在商店里一個更醒目的位置,有一尊毛澤東的雕像在對著餐館的高價親切揮手。雕像兩側是精心裝飾的“東方紅”、“日出”書法作品;商店的頂部掛著一臺大屏幕彩電。客人一到,就會重新出現在屏幕上,聽人們久違的《太陽更紅,毛主席更親》、《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等歌曲;走進店內兩側帶KTV功能的包廂,面對著《水調歌頭 游泳》和《沁園春 雪》的山水畫,畫著毛澤東的詩;這位面帶微笑、彬彬有禮的服務小姐佩戴著毛主席的徽章,手里拿著美味佳肴在餐桌上穿梭,等待客人的吩咐。
“潤之餐廳”的氛圍不僅限于“所見所聞”。它還在“你嘗什么”里動了點腦子,打開菜譜。首先是毛澤東生前非常喜歡的紅燒肉,據說它有健腦功能。當然,直呼其名會失去一些文化氣息,所以餐廳更名為“潤之益智餐”,緊隨其后的是毛澤東的故鄉。
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潤之酒家,迅速吸引了一批客人。
來感受一下“紅日”的氛圍吧。因此,那些進門前向毛澤東塑像鞠躬行禮的人,那些舞著《紅太陽》的人,跳起了令人扼腕的“忠義之舞”。吃飯的時候回憶文革時期的荒唐事也很常見。
潤之酒家雖然地理位置不好,雖然開業恰逢餐飲業淡季,雖然酒家三大股東都只是涉足“海水”的陌生人,但潤之酒家的招牌和配套餐飲環境,生意其實還是不錯的。
開業后六個月內已經虧損的三位股東驚喜地發現,他們賺了很多錢。也許是“潤之”的加持,其他餐廳和餐廳有時會出現的吃喝玩樂、酗酒鬧事等違法現象,這里從來沒有發生過,這里的游客也從市區發展到了市外、省外、國外。
不用說,從“潤之酒樓”的招牌掛起來的那一天起,人們對此的爭議就沒有停止過。有人認為只要是注冊批準使用的,就沒必要大驚小怪;也有人認為用名字做招牌賺錢牟利不嚴重,還傷害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這些來自民眾的爭議不僅沒有引來退市的災難,反而大大增加了潤之酒樓的口碑。
江蘇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部記者沈立南撰寫的文章《用的名字做招牌合適嗎?》,是真正讓潤之酒樓名揚全國、甚至“毀”潤之酒樓名的第一件事。后來引起工商部門注意,要求限期整改更名,無奈之下只好更名。
然后他提出了“無名餐館”,但結果被拒絕,因為他被懷疑發泄他的
后來這家店名字出不去,生意一落千丈。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很容易看出店名與效益的關系,即店名等于效益。
同一個餐廳,其他條件沒變,只是名字變了,但是好處很不一樣。
看了這個例子,恐怕誰都能理解店名的強大和有效。
可以肯定地說,這不僅適用于餐館,也適用于其他行業的公司商店。
上一篇:國際品牌詩詞化
下一篇:互聯網理財平臺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