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如此復雜和有品牌意識和直言不諱的消費者群體,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品牌運營商現在要與消費者討論“對話”。品牌設計公司引入的品牌和背后運營的公司不再是不可觸及的。我們希望他們是負責任和透明的。我們希望他們傾聽,或者,如果可能的話,改變他們的行為。作為客戶,如果我們不開心,我們希望找到無數渠道來緩解痛苦(網站、媒體、貿易機構,或者一個受理投訴的部門)。讓我們脫離困境的更好方法是傾聽。
市場研究員克里斯頓戴維斯(Christon Davis)描述了消費者對品牌的態度:“一方面,品牌可以提供我們想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從他們和他們所代表的公司那里獲得更多的價值。也就是讓企業更負責任。我們的選擇太多,所以缺乏耐心。人們普遍有一種公司長期遠離責任感的感覺,消費者對品牌的攻擊似乎是一種愛好。這一切都說明,品牌雖然越來越大,但也很脆弱。"
始終處于品牌核心的“顧客”,不再是簡單的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者。一個品牌的顧客可以是任何受品牌影響或對品牌感興趣的人:員工(及其家人)、投資者、政府、出版社、非政府組織、活動家或當地團體。這些角色被歸類為品牌“受益者”,認清這些人是品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要理解“對話”,與其理解為市場調研任務,不如理解為社區會議。一個好的品牌總是積極征求各方面受益者的意見,這體現在品牌管理和商業模式的改變上。這種溝通在非政府組織開會討論公司面臨的問題時尤為明顯;這可能是首席執行官的直接對話,也可能是與員工的溝通。
有效的溝通不是簡單的公關活動。當它面臨公眾的審視時,傳播成為品牌生存的必要條件。它確保了品牌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來維護其外部形象和聲譽。如果一個品牌受到負面的公眾影響,與受益者的對話將控制對品牌聲譽的損害。這說明公司的品牌管理理念發生了變化,從“指揮控制”,也就是從單純接受公司傳達的所有信息,轉變為更加開放的溝通。
從長遠來看,一個品牌承受不起客戶和員工的持續損失,也承受不起其管理、行政和工作習慣在聲譽上的持續損害。任何品牌都是脆弱的,因為任何行業都可能存在潛在的熱點,可能導致嚴重的品牌損害或昂貴的訴訟。例如,對于食品行業來說,健康的食物來源往往是有爭議的因素。看看麥當勞就知道了,它是怎么處理世界上最惡劣的名譽受損案件的。2004年,該公司資助了一部電影《Super Size Me》,該電影強烈批評麥當勞的不健康食品和銷售方法。麥當勞從這部公開解釋其問題的電影中獲得了公眾的信任。這部電影有效地為公司鞏固地位提供了跳板。品牌可以利用溝通來回應自己的問題,最終達到改善品牌行為的目的。
一些公司開始更加科學地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時將自己的營銷行為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關鍵在于需要前瞻性的市場細分,更清晰的了解客戶需求和品牌定位。
上一篇:當下的品牌營銷與品牌化趨勢
下一篇:畫冊設計色彩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