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成立于1870年,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有17個管理分支機構,5000年來從世界各地收集了200多萬件藝術品。該博物館因其豐富的收藏和龐大的規模而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譽。近日,設計公司wolff olins為博物館設計了新的logo,新的形象和品牌體系將于2016年3月1日正式上線。
據設計公司介紹,為了更新品牌形象,他們與大都會美術館各部門合作了兩年半。品牌發布的時候,他們也詳細的談了品牌的設計過程:
對觀眾的調查表明,博物館跨越5000年的藝術品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也是一項挑戰。因此,設計部門和博物館團隊認為,博物館應該更加開放,更容易讓觀眾體驗。三個不同地點的場館和在線信息應該更加統一。同時,我們認為品牌視覺形象要體現博物館的視覺語言,——,厚重典雅,現代古典,親切博學。同時,在前期,我們決定采用博物館的總名稱“The Met”,并以此名稱作為博物館的品牌形象。
獨特的品牌形象靈感來自“連接”——,幫助觀眾連接不同時代、文化和藝術品的各種思想。字體采用連接設計,包括襯體的連接和襯體與非襯體的對比,使整體形象具有古典和現代氣息,也呼喚博物館五千年的藝術作品。
標志大圖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不同的地方有三個展廳,除了位于第五大道的第一個主展廳,包括布魯爾分館(由建筑師馬塞爾布魯爾設計)和回廊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品牌形象的更新不僅是一個機構的品牌更新,也是紐約市民精神象征的更新。說到這個牌子,我們先來看看老牌子。舊符號使用于1971年,它的字母形式來自于1502年出版的一本舊書中的一個M符號。這個符號可以說是有文藝復興的味道(讓人想起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比例研究》作品),有當時的現代主義味道。從這個角度來看,用這個符號來象征一個藝術形象是合理的。但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個標志,原來的標志在視覺表達上就趨向于復雜多變。
大都會博物館采用了新的標志,這是一個大膽和冒險的方法。大都會博物館確實是一個“普通的名字”,但準確地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是紐約市民的一個普通名字,非紐約人,尤其是非美國人,并不那么親切地稱呼它。但是,采用這個新名字,在品牌形象表達方面是很有優勢的。THE MET——不是全稱的縮寫,沒必要在品牌旁邊加全稱。它被稱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使圖像更加簡潔明了。
在具體表達上,設計公司用字母連接來表達設計過程中建立的“連接”概念,不同時代的連接,不同藝術風格的連接,受眾與藝術品的連接。它們從概念和視覺上表達“聯系”。效果,應該說是獨一無二的,很有藝術感,襯線字體非常優雅。當然,我個人感覺整體上缺乏平衡,是字母t造成的,我甚至懷疑在右下角加個點會不會更平衡,更理想。除了主標志的夾層外,下分支的名稱采用了非夾層體,這也是設計公司所說的古典與現代的連接。
設計公司也談到了為什么logo要紅色(確切的說是接近胭脂紅):因為紅色傳達的是激情和活力,在很多藝術品中都有展示(如下圖)。——的解釋前半段合理,后半段扯淡。因為有200多萬個收藏,你很容易找到任何顏色。不過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他們選的紅色,原因很簡單,就是清晰,容易傳達。
上圖是地圖封面的設計。哇,語文排第二,祖國強大。
品牌系統的一些要素
品牌系統的一些要素
出版物和應用文章中新品牌形象的展示效果
出版物和應用文章中新品牌形象的展示效果
網站的應用效果也挺好的。與現有網站相比,其設計感大大增強
據說這次品牌更新遭到了一些當地人的反對。——對于已經演變成公共符號的logo更新,這種反對是正常的。對于我這樣的旁觀者來說,我并沒有親身參與個人感受,所以對比品牌呈現的效果,新品牌無疑更有表現力!有人會認為這個符號并不能完全代表博物館豐富的藏品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人文藝術意義等。其實我只想說,根本沒有這樣的符號,它可以通過簡單的圖形傳達五千年的人類藝術文明。
原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信函連接地址:www.logosky.com陳漢聰
上一篇:新疆衛視新版LOGO設計上線
下一篇:麗思·卡爾頓酒店LOGO